七生儿子要像孙权孙权儿子多不肖
《三国志?吴志?吴主传》记载:“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须,权与相拒月余。曹公望权军,叹其齐肃,乃退。”裴松之注《吴历》上说:“……权行五六里,回还作鼓吹。公见舟船器仗军伍整肃,谓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就是说曹操与孙权相持于濡须(三国时期古城,现安徽省无为县城北边),曹操攻而不能破,且见吴军阵容整肃,孙权英武异常,深为羡慕。于是就发出了“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赞语,又叹刘表的儿子是“猪狗”,总的来说曹操这是一句谩骂赌气的话,而后人常以此比喻希望晚辈英贤。
孙权一共生有七个儿子,长子孙登被立为皇太子,这个太子命很不好,很早就死了。孙权的二儿子死的也早,因此孙权又立三儿子孙和做了第二任太子。孙权喜欢的是四儿子孙霸。当时朝廷中就有谣言,说孙权要改立孙霸为太子,“废长立幼”这是古代皇位继承人的大忌,估计这种谣言多半出自孙霸党人的手笔。不过后来孙和与孙霸真的发生了争斗,孙权知道后,废掉了孙和,杀掉了孙霸。兄弟失和,废杀儿子,这是皇帝老爸孙权最痛心也是最无奈的事情,当然也是他们老孙家最不幸的时候。
“生子当如孙仲谋”是好样的,但是孙权本人的几个儿子却不多不怎么样。不过,《三国志》孙权有五个儿子陈寿作了记载可以看到,其中孙权的长子孙登可谓也是德才兼备的。被皇帝老爸孙权立为太子,可惜他没福气继承父位,不久就早逝了,孙权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不说,孙登早逝对于吴国国运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孙登天资聪颖,仁善爱人,加之孙权有心培养,迅速成长为能独担一方的军政人才,其个人魅力也是相当突出的,周围聚集了当时吴国的顶极人才如诸葛恪等都是尽心辅佐,孙登都能合理地听取建议并果于行动。
可惜孙登英年早逝,留下的事迹历史记载也不多,但人治时代,国家的繁荣昌盛关键在于主公是否英明,能否知人善任,体查下情,能否做到仁政。孙登和后来登上宝座的弟弟们相比,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此。
史书记载孙登死前,给父皇孙权上了一个奏章,也可以说是遗言,其中表达了他治国的理念,读来使人感慨。其中写道:“臣重惟当今方外多虞,师旅未休,当厉六军,以图进取。军以人为众,众以财为宝,窃闻郡县颇有荒残,民物凋弊,奸乱萌生,是以法令繁滋,刑辟重切,臣闻为政听民,律令与时推移,诚宜与将相大臣详择时宜,博采众议,宽刑轻赋,均息力役,以顺民望。”
古人文短意赅,但是其意深刻。我们可以稍加分析一下:
一是军事,在军事上孙登抓住了两个重点,一是整军,严肃军纪,明确乱世中军人的职责是进取,统一全国;二是粮草军饷,这两样是军人安身立命的基础,冷兵器时代打仗拼的不仅是谋略,更是物质基础,缺少粮草军饷智慧如诸葛亮、姜维也不得不中断出祁山的军事好局。
二是法制建设,别以为古代没有法制,其实古代相当时候的法制比之现代什么刑法民法要细致得多,也更严酷得多。孙登讲了他在基层看到了现实情况,那就是城市残破,人口剧减,经济凋弊,流民遍野,由此引发的偷盗抢奸杀人放火等等治安案件不断,案件发生的原因一是穷,没饭吃,不违法就饿死,在这样的情况下谁不去铤而走险谁就不是正常人,这主要是政府造成的,二是汉法相当的繁琐,量化得非常细致,讲什么话,骂什么人,打人伤到什么程度,税粮有多少未交等等都在违法范围内更别说偷抢了,与此类民众行为对应的刑罚又是非常重的肉刑,死刑的方式都多得不得了,对待肢体的惩罚更是多得连广大官员自己也背不全。
但孙登能理解,并提出了“为政听民,律令与时推移”的理念。这样的理念在现代与“执法为民、与时俱进”如出一辙。孙登的政治敏锐性由此可以窥见一斑,他已经意识到政府的过失由民众重重承担的法制现状是危险的,民如水君如舟,可以载舟亦可覆舟,东汉末年各地统治者如过江之鲫般更替更让其对自家王朝统治的现实担忧,未雨酬缪。
三是经济制度,孙登提出了宽刑轻赋,均息力役,以顺民望的方针政策确然是大胆而现实的。
四是民主思想,孙登认为一把手必然不是孤立的,也是会有过失和错误的,也会有不知道的情况,但是岗位放在那里,有权的是一把手,谁也抢不走,善于听取意见不是无能而是英明是大度。所谓“诚宜与将相大臣详择时宜,博采众议”,这完全是一种君主独裁体制下的民主。
孙权年轻时的优异统治成绩也是靠民主决策后再乾纲独断的。事实证明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没有民主的话统治者就真成孤家寡人。孙权晚年做的事情是让人失望的,他不再是个善于民主的一把手了,而成了一个暴君,不能听进善意的劝谏,杀人如麻,为吴国的灭亡埋下了伏笔。孙登能意识到自己父亲的缺点并在死前直言,赤子之心天人可鉴,难怪孙权在孙登死时痛心哀叹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皇帝老爸请大家收藏:(m.xinqiaoxs.com)皇帝老爸新桥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