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曹操教子的成功不由让人想起刘备。刘备虽是一个堪与曹操齐名的卓越的政治家,可惜不会做父亲,其子阿斗竟成为千古笑柄,“扶不起的阿斗”成为一切“孱头”的别名,这原因是不难探究的。刘备飘荡半生,四十多岁才得此一子,极其钟爱,当阳一战,为了救阿斗,几乎断送赵云的性命。后来孙夫人带阿斗回吴,又是赵云、张飞半路截下的。“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正因为保全这孩子极其不易,刘备对他便会特别怜惜、娇惯和溺爱了。英雄气短,儿女情长,“怜子如何不丈夫”,刘备又如何能例外?事物发展到极端便走向反面,这就为阿斗之庸碌种下因子了。
六曹操教子成功家教言传身教
从史书的记载看,曹操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做法对后世很有启发意义:
一、勤奋好学。
曹操曾被鲁迅先生称为“改革文章的祖师”。据《魏书》记载,在统帅军队三十多年的时间里,曹操始终“手不舍书”,常常白天里忙着讲论武略攻伐之事,夜晚则勤学经传不倦。并且在戎马倥偬之际,“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
正是由于曹操身体力行的率先垂范和影响,次子曹丕“下笔成章,博闻强志”,除代汉建魏的政治功业外,文学方面还留下一百多篇诗作,所作的《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七言诗;所做《典论?论文》成为我国探讨文学问题最早的较具系统的文学批评论著,其中所做的“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论断,则更是对后世的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子曹植很小时就“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十几岁时所写的文章竟使得曹操不敢相信,当面测试多次后才不得不相信;后来,曹植虽然在政治上不如曹丕,但在文学上则与曹丕并驾齐驱,在后世的文名甚至高过曹丕。南朝宋谢灵运称:“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对曹植文才的评价虽不免夸张,但也足见曹植之才令后人敬仰程度之一斑。
二、激励成才。
曹操提倡惟才是举,对子弟也惟才是用。
曹操对儿子的激励,一方面是现身说法。《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载有一篇《戒子植》,很能看出曹操的一片殷殷爱子之意:
吾昔为顿丘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欤!
意思是说:
我二十三岁的时候,已经做顿丘(今河南浚县北)县令,如今回想起当年的所作所为也没有什么可后悔的。现在你也长到二十三岁了,能不努力吗!
曹操激励儿子努力成才的另一做法是激励竞争。这一点,从他所下达的《诸子令》中可以看出来。
当时寿春(今安徽寿县)、汉中(今陕西汉中市)和长安(陕西西安市)是军事重镇,曹操准备各派一个“慈孝、不违吾令”的儿子去守卫。于是他下了一道《诸儿令》,公布了挑选的标准:
今寿春、汉中、长安,先欲使一儿各往督领之,欲择慈孝不违吾令儿,亦未知用谁也。儿虽小时见爱,而长大能善,必用之。吾非有二言也,不但不私臣吏,儿子亦不欲有所私。
意思是说:儿子们现在都还小,个个都是可爱的。长大以后谁有贤能,谁有真本领,我就用谁。对下属我从不讲私谊,对儿子也不能讲私情。
曹操此举,无疑给儿子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成长环境。也正是这样的竞争机制,使得诸子各展所长,曹丕、曹植尽展文才的同时,习武的曹昂则一直跟随曹操征战沙场,经受了战火的锻炼和考验,并随曹操南征张绣,在身负重伤、“不能骑”的情况下,把自己的战马送给曹操,自己为救父而死。另一个儿子曹彰则直到曹操死后,一直为国家屡立战功。
三、爱好高雅。
据张华《博物志》载,与曹操同时的人中,安平的崔瑗、崔瑗的儿子崔寔、弘农张芝、张昶兄弟都擅长草书,而曹操的草书水平与他们相差不远;另有桓谭、蔡邕等人擅长音乐,山子道、王九真、郭凯等人擅长围棋,曹操在乐、棋方面则都能与这些人一较高低。
曹操的这些业余爱好的不凡造诣,应该与自己平时的勤学苦练分不开的;而作为“家长”,这样高雅的爱好,无疑在儿子们休闲娱乐方式的选择上有所影响,并进而使儿子们的心灵和情操的陶冶方面受益匪浅。
三、躬行节俭。
史书记载,曹操“雅好节俭,不好华丽”。后宫的宫女们不穿衣锦绣做成的衣服,侍御妃妾们穿的鞋子也多是单色,没有多余的彩饰;帷帐屏风之类的生活用品,用坏之后就反复候补,取温用的茵蓐坐垫之类物品,也从不做任何装饰;甚至他为自己预备下丧衣,也只有春夏秋冬四季衣服,装在四只箱子里;女儿出嫁时,陪嫁的帷帐,都是简单的黑色布帐,而陪嫁的奴婢也不超过十人。
帝王之家,子弟们最易陷身于物质享乐而碌碌无为。曹操终身节俭的习惯,包含有在战乱的社会环境中厉行节俭、为天下垂范的苦心,但客观上也很好地熏陶和塑造了子女的优良品德。虽然在他身后,成帝成王的子孙们未能做到像他那样,但在儿子早期的品德培养上,毕竟产生了好的影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皇帝老爸请大家收藏:(m.xinqiaoxs.com)皇帝老爸新桥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